01财务绩效

1.现金流健康,资金流动性较强

尽管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大幅下降,但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6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较小(28.62%)。这一点表明公司拥有较强的资金流动性,能够维持基本运营,显示了其在资金管理上的稳健能力。

2.毛利率较高,仍保持较好盈利水平

尽管毛利率整体有所下降,但公司整体毛利率仍达到77.05%。这一水平在医药行业中相对较高,说明公司在控制成本方面仍具备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药品集采和价格下降的压力下,能够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3.生物、生化药产品相对稳定

虽然收入同比下降30.21%,但生物和生化药类产品的毛利率仍为74.77%,这一毛利水平相对较高,显示出这些产品仍然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该类产品是公司核心业务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4.华东

4.地区表现较好

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中,华东地区的收入为1.25亿元,尽管同比下降了18.8%,但降幅相对较小,且毛利率为79.06%,仍处于较高水平。这说明华东地区在市场上的需求相对稳定,可能是公司较强的市场份额和较好的品牌影响力所带来的优势。

双鹭药业
双鹭药业

02客户绩效

1.市场稳定性较强的区域表现
在华东和中南两大主要市场区域,尽管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分别下降18.80%和31.55%,但这两大区域依然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稳定性。华东和中南地区的收入分别为125,366,073.69元和126,002,349.42元,占据了公司业务的主要来源,且毛利率较高,分别为79.06%和77.18%。这些地区的相对稳定为公司提供了坚实的收入支撑。

2.电商及第三终端渠道的拓展成效显著
双鹭药业在电商渠道的拓展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与主流电商平台的合作上,成功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推动了线上推广策略,并且实现了“终端有覆盖、平台有布点、新渠道有增长”的局面,为公司业务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并增强了与客户的长期连接。

3.自主创新产品具备竞争优势
公司拥有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如注射用重组人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2等,这些产品不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还获得了国家级奖项和资助,进一步提升了客户对公司产品的忠诚度。创新产品为公司在市场中树立了独特竞争力,尤其在肿瘤、心脑血管等领域,帮助公司占据了较为有利的市场位置。

4.长效与短效药物产品线丰富
双鹭药业在药物产品布局上有着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其长效药物(如聚乙二醇化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短效药物(如立生素)的并行推出,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这种灵活的产品策略使得公司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治疗方案,增强了客户的选择余地和忠诚度。

5.适应医保政策与集采政策的灵活应对
面对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和医保支付模式的变化,双鹭药业通过积极跟进政策变化,确保新上市药品的全国挂网申报顺利推进,成功适应了这些政策的影响。这一灵活应变能力帮助公司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业务发展,维持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减少了集采带来的负面影响。

03流程绩效

  1. 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升
    双鹭药业通过在多个地区布局生产基地,如北京昌平、大兴以及河北省等地,确保了产品生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些生产基地的布局有效保障了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并增强了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应对能力。此外,公司在生物制品领域的生产能力较强,核心产品如重组人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2等在多个细分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为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质量控制严格,保障产品竞争力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的重视,确保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程质量监控,这使得双鹭药业能够维持较高的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严格按照法规要求组织生产,并通过质量保证部的全程监督管理,确保了生产的高标准,进而提升了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 技术创新和合作研发
    双鹭药业在与外部研发公司合作、创新药物工艺的后期开发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并采取CMO模式扩大生产规模。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加强了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竞争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展,双鹭药业在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方面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未来市场竞争力。
  4. 优化销售费用,提升运营效率
    尽管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大幅下降(同比下降65.43%),但这并非代表销售能力下降,而是由于公司采取了更为节制的营销策略,优化了销售流程,特别是在集采药品增多的背景下,公司的营销支出得到了有效控制。这种成本优化为公司提升了运营效率,有助于提高利润率,特别是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更显得尤为重要。
  5. 资产管理优化,现金流改善
    公司应收账款的同比减少(减少0.66%),表明其在回款方面有所改善,进一步优化了现金流管理。尽管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较高,但这仍然是一个积极信号,意味着公司在资金周转和现金流管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此外,尽管存货有所积压(增幅0.62%),但相较于其他因素,这一变化较为可控,未对公司的整体流动性造成严重影响。

04成长表现

  1. 研发投入和创新驱动持续增长
    尽管整体研发投入有所下降(同比下降35.98%),公司在新药研发领域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动力。研发费用部分同比仅下降6.03%,这表明公司在创新药物的研发上依然保持高度关注。特别是在高技术壁垒的生物药领域,公司已有一些突破,为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2. 创新药物和新产品的持续推进
    双鹭药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继续保持优势,尤其是在长效蛋白药物、高端基因工程药物、抗体及特色生化药物等领域的开发。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仍在推进一系列新药的研发,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常见多发病及季节性应急药品的产品链扩展至20个以上,这有望带来新的业务增长。
  3. 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强
    公司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百家创新企业”,得到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支持。这不仅提高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为其科研投入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帮助公司进一步强化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
  4. 市场拓展和多元化营销渠道
    双鹭药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拓展方面持续发力,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领域取得了突破。这使得公司在细分市场上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此外,创新的营销模式和多元化渠道的拓展(如基层医疗机构和电商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为未来的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5. 对研发和产品管线的积极布局
    公司的产品管线处于上市审批、临床试验和临床前不同阶段,显示出公司在未来几年仍有一定的成长潜力。尤其是在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双鹭药业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差异化竞争等方式应对集采政策带来的压力,并通过国产替代进口抓住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