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里藏着光伏行业的晴雨表。通威股份最新三季报显示,亏损在收窄,但寒意远未散去——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2.7亿,同比下滑32.64%。当行业寒冬持续,这家硅料龙头如何稳住阵脚?
一、财务止血:现金流比利润更真实
- 亏损收窄的亮色: 单看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15亿,虽仍是亏损,但同比大幅收窄62.69%。这抹亮色背后,是光伏产业链价格的企稳回升,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34.68%。寒冬里,少亏就是进步。
- 现金流的韧性: 在行业低谷期,现金流才是过冬的棉袄。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8.25亿,仅微降5.46%。账上货币资金205亿,较年初增长近25%。但债务压力不容忽视——短期借款26.6亿,一年内到期债务高达121.6亿,流动负债612亿,资金链紧绷的弦并未放松。
- 债务的双刃剑: 总负债率高达71.97%,财务费用20.7亿,同比激增57.06%。借钱过冬代价不小,但眼下活下去比利润更重要。

二、运营瘦身:断臂求生的生存法则
- 狠砍成本: 管理费用22.8亿,同比大降34.47%,源于“职工薪酬下降”。人员优化、控本增效已成行业共识。在建工程从72.5亿砍到43.5亿,项目转固意味着扩张刹车——寒冬里,活着比扩张重要。
- 库存高压未解: 存货153.7亿,仍处高位。好在资产减值计提放缓,显示库存压力边际缓解。但硅料价格仍在低位徘徊,去库存仍是持久战。
- 研发坚守: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8.16亿,虽同比下滑,但在全线收缩中仍保持投入。N型电池、组件新产能的技术迭代,是穿越周期的火种。
三、战略蛰伏:等待春天的“冬藏”
- 行业洗牌加速: 产业链价格触底企稳,部分落后产能出清。通威凭借硅料、电池片双龙头地位和成本优势,行业低谷正是巩固壁垒的时机。
- 人才保卫战: 两个员工持股计划合计持股3.91%,位列前十大股东。市场寒冬期,绑定核心团队就是储备未来战斗力。
- ESG成新筹码: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光伏企业的ESG表现直接影响融资成本与国际市场准入。通威的ESG评级与绿色融资能力,将是复苏期的隐形弹药。 通威的财报,是光伏行业艰难转型的缩影。亏损收窄带来暖意,但高负债与库存压力提醒我们:春天还未到来。当硅料价格跌穿成本线时,活着就是胜利。通威的“过冬策略”清晰可见——现金为王、收缩战线、苦练内功。行业出清已至深水区,能否熬过这个寒冬,不仅取决于成本控制力,更考验战略定力。
13818006216
021-3822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