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是指导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因此,企业管理的任何工作都应该服从战略,以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为核心。企业的一切活动又都是依靠员工的工作来完成的,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这也是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原因。要提高员工满意度就必须对工作中表现不同的员工给与区别对待,同时,还要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更高要求。模糊,泛指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的外延不清晰,事物之间关系不明朗,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量化考察。模糊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思维方式。

行隆咨询为建筑行业绩效管理培训现场
行隆咨询为建筑行业绩效管理培训现场

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在1955年曾指出:人脑是这样一台“计算机”,它的精确度极低,只相当于十进制的2—3倍,然而它的工作效率和可靠程度却很高,现在,我们还不能制造出一台人脑这样的计算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大量问题,都属于复杂问题,具有模糊性质,现代管理活动系统涉及因素众多,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多向交错,性质多样,使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明朗、不清晰,这些联系和关系又处在瞬息万变之中。人们对这些联系和关系及其变化的判断又受着人的感觉、感情、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因而使管理者所要处理的许多问题都具有模糊性质。

为了使管理活动中许多模糊概念明朗化,模糊关系清晰化,使管理者在处理具有模糊性质问题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管理者应当了解掌握模糊思维艺术,以增强解决各种棘手问题的能力,善于正确处理日常碰到的复杂问题。

模糊思维方法最根本的特征是,在模糊条件下取大取小的原则,即利取最大,害取最小,这是模糊思维方法的灵魂。运用模糊思维方法,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以“难得糊涂”的思维方法去灵活处理模糊事物。下面介绍几种运用模糊思维的艺术。

(1) 处理模糊性问题中的“粗”与“细”的艺术

对于重大决策、原则问题,管理者须细细调查研究,分清是非,决断处理,但对许多具有模糊性问题的处理却是粗比细好。实际上对于众多情况下的模糊性问题诸如各单位的具体问题,觉得管理团队不团结问题,下属间的隔阂、积怨问题,员工中存在的各种情绪问题,采取“宜粗不宜细”的模糊方式去处理,其效果往往胜于精细深究一筹。如果企图将管辖范围内的所有问题搞得非常清楚,既增加工作难度,也加大了管理成本。

(2) 处理模糊问题中的容忍与原谅的艺术

面对重大原则问题,领导必须旗帜鲜明严肃处理。对管理团队内部、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许多具有模糊性的问题,则以容忍、原谅态度去处理,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我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表示人处在“绝对好”与“绝对坏”之间的某种状态,皆有优点与缺点,这与模糊思维逻辑相一致。既然如此,管理者就应当容忍他人的缺点,原谅他人的过失。著名心理学家斯宾诺莎说:“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

(3) 处理模糊问题的拖延与沉默艺术

管理者处理重大、紧急情况,明朗的问题,无疑应果断、坚决,态度鲜明。但处理某些模糊问题时,则可以采用拖延与沉默的艺术,能推则推。比如对“可做可不做的事”,“可开可不开的会”,“可发可不发的文件”,有意拖延,不会影响大局,反而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拖延艺术。对“可管可不管的事”,对“可说可不说的话”保持沉默,效果反倒更好。古希腊作家普卢塔克说:“适时的沉默,是极大的明智,它用于任何言辞。” 所以,在管理工作中,处理具有模糊性的工作或问题时,须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原则性是质的体现,它是确定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又是模糊的,须通过灵活性为其镶上一圈“模糊的灵光”。灵活性是量的体现,它是不确定的,须在原则性形成的质的磁场中为其排空“是”与“非”的方向。思维艺术是管理艺术的内在功力,它的成功将带来管理活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