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都是谈发展比较多,一谈“发展”就有“规模”二字。我们先来讲讲规模和效率的关系。 三级规模效益理论:三平方公里——同城——全国。 

 我作为一个消费者关心什么呢?打开手机点餐,看周围3平方公里有什么好吃的能给我送过来。对一个餐厅,他关心的是什么?送货半径就这三平方公里,在这三平方公里你范围内,你这个平台一天给我带来多少个订单。你平台全国有900万单?还是那句话,关我什么事。 

宋劝其为绿谷集团绩效管理咨询现场
宋劝其为绿谷集团绩效管理咨询现场

有没有比这个模式稍微幸福一点的呢?有,我们叫同城效应。也就是“三级规模效益理论”的第二个效应。 什么样的公司是同城效应呢? 

比如58同城。我们看58上最多的什么?租房、找工作、搬家。我住在天河区,找一个海珠区的搬家公司也没事;我要找份工作,今天在正佳广场,但番禺的工作我也会考虑。 

所以,每个城市,就是他提供的服务,倒不局限于三平方公里了,他提供的是同城服务。 

跨地区有用吗?我现在在广州,想找一家特别好的搬家公司。但这公司在深圳,就不太行了吧?即使广州离深圳并不远,他们也不具备协同效应,不具备规模效应。那么这类公司也很简单,你要做到每个城市都赚钱。

只有第三种公司才有全国或者全球规模效应。 

比如说沃尔玛当年,他全球采购,全球供货,买得多,省得多。为什么沃尔玛在中国做不到呢?它的全球的供应链和采购规模在中国没用。中国另外搞一套供应链,那就比不过我们本地的超市了。天猫、京东只要物流能覆盖全国,就有全国规模效应。

中国国家这么大,你急什么?一个省就是欧洲一个国家。一个省动不动就是五千万人、一亿人,做好这些人的生意就足够了,你已经是富可敌国了。

 所以战略的效率提升,首先要判断我们是做什么样的规模效益,战略的判断错误,战略效率就会非常低下。

马云和柳传志都是我非常尊敬的中国企业家。 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马云告诉我的三句话。阿里是这么做的。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柳传志是这么告诉我。 两大高人,九个字都是一样的,次序不同。 

有一天我也问马云,你跟柳老两个人三句话都一样,为什么你们两个次序不一样。我说谁对,马云说都对,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次序。 

公司刚创的时候,请你用柳老的方法,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为什么呢?我们叫看菜吃饭,还是看饭吃菜。 

你刚创业,没有马云这么强大的忽悠能力,那你就是有多少人制定一个符合这些人能干的战略,所以你是先搭班子,后定战略。带队伍是一样的。

但是你到了一定规模,你就是先定战略,再搭班子。也就是我用这个战略,如果发现班子有欠缺的话,我是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来弥补我的短板,去实现我的战略。所以这是战略效率当中,你首先把搭班子和定战略的次序,在自己的企业不同阶段去选择正确。 

公司以后有一定规模,会面临着创新乏力,或者叫战略定位方向不清。 

什么是一国两制呢?好的战略,不是在会议中讨论出来,而是试出来的。首先问自己有没有给了他一国两制的政策,一个公司一套制度,是不可能有新的战略亮点的。

那么如何把战略亮点找出来呢?复盘。 

复盘复什么?看那些试点项目有没有试出来,试出来后愿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复盘是说:我们犯过什么错误,犯过的错误能不能记下来不再犯。 

很多公司三年战略、五年战略写完就搁那儿了,有阶段性的复盘吗,有回头来看一看吗? 

战略的核心就是取舍、排序、资源分配。什么战略?试点成功我取,试点不成功我舍。三个都成功了,排序,我优先发展哪一个,排完序资源分配。 

什么是资源?人、钱。你有没有把最好的人,最好的钱,最多的钱,压到你最看好的试点已成功的项目上。